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《安徽省城市街區整治提升導則(試行)》(以下簡稱《導則》),通過城市街區的有效整治,實現城市環境與秩序進一步改善,城市功能與品質進一步提升,城市形象與魅力進一步彰顯。
城市街區整治提升內容包含街區環境、街區設施及街區立面三大類,涵蓋道路沿線、環境衛生、街區綠化、施工工地、老舊小區、排水設施、照明設施、環衛設施、交通設施、服務設施、建筑立面、附屬設施、建筑屋頂等內容。
《導則》提出,按照整潔有序、宜居舒適、特色魅力三級目標,分類分區有序推進整治工作。其中,整潔有序為起點,重在街區市容管理層面“去雜去亂”;宜居舒適是在整潔有序目標上的提升,重在街區人居環境層面“品質提升”;特色魅力是在宜居舒適目標上的進一步提升,重在街區風貌特色層面“品位升級”。
《導則》還專門匯總整理“負面清單”,切實保障整治提升工作貼近人民群眾,防止生搬硬套、大拆大建,杜絕政績工程、形象工程。
公共廁所24小時開放
《導則》要求,公共廁所設計和建設應嚴格按照有關技術標準規范要求,防止超標準建設,不得盲目貪大圖洋,不得脫離實際需求片面追求豪華。其中,第三衛生間內多功能臺、兒童安全座椅等應設專用標志,規范公共廁所標識標牌的設置,且無障礙廁所應設在首層。
積極實施城鎮公共廁所提升行動,城鎮公共廁所達到每平方公里3至5座,中心城區形成“10分鐘如廁圈”。同時,提高女性廁位比例,人流集中場所女廁位與男廁位比例不小于2:1,且實行公共廁所全天24小時開放。此外,利用互聯網技術平臺,及時錄入和更新“公廁云平臺”數據,方便群眾就近、快速尋找公廁。
打造便民“十五分鐘生活圈”
《導則》還提出,以社區為中心,步行15分鐘范圍內,完善基層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、商業服務設施、市政公用設施、交通場站及社區服務設施和便民服務設施,著力打造一批便利群眾生活的“十五分鐘生活圈”。
同時,鼓勵通過對既有建筑和場地的改造升級與功能置換,進一步完善“十五分鐘生活圈”中的服務設施設置。利用互聯網技術平臺,打造“互聯網”+“十五分鐘生活圈”模式,推行智慧街區、社區建設。
建筑立面突出地域特色
《導則》提出,對整體環境不協調的建筑外墻部位進行整治提升,保持街區建筑的原生性和特色性。建筑外墻材料的選擇應基于其所處的街區特色。鼓勵建筑適當選用本地特色材質,突出地域特色。
綜合考慮城市環境、建(構)筑物所在街區的景觀特征、街區主體功能和建筑物使用功能等因素進行色彩控制。對少量色彩不協調的建筑可進行色彩更換,避免建筑過于突兀。禁止對大片街區建筑同時進行色彩變更;對大多數色彩較協調的建筑,應保持現狀,或通過局部色彩點綴提升立面效果。對少量色彩不協調的建筑可進行色彩更換,避免建筑過于突兀。禁止對大片街區建筑同時進行色彩變更。
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
在推廣生活垃圾分類方面,《導則》要求配套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,按照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餐廚垃圾、其他垃圾進行分類,實行分類投放、分類收集、分類運輸、分類處理,落實有害垃圾單獨投放、餐廚垃圾分開收集的要求,鼓勵采用積分獎勵方式,推進可回收垃圾的有效回收與利用。
安徽同時要求,樓房垃圾管道的底層垃圾間應取消。居民的生活垃圾應每日清除,無堆積;單位的生活垃圾應按時清除,無積壓,不腐爛發臭;廢舊家具、家用電器等較大垃圾應按指定地點存放,定期清除。